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在2025年中国篮球协会年度研讨会上,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就中国篮球的未来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,面对近年来联赛与国家队面临的挑战,姚明坦言“困难是暂时的”,并强调对中国篮球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,他首次公开表示,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未来可能考虑扩军计划,以推动职业化进程与区域篮球文化的深度融合,这一表态引发了体育界与球迷的广泛关注。
挑战中的坚守:从低谷到重建
近年来,中国篮球经历了国家队国际赛事成绩波动、职业联赛商业化转型等多重考验,2023年男篮世界杯的失利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赛的遗憾,让外界对中国篮球的未来产生了诸多质疑,姚明在研讨会中指出,篮球发展的周期性与规律性决定了“短期阵痛难以避免”,但体系化改革已初见成效。“青训投入增加、校园篮球人口扩大、职业联赛数据化管理升级,这些基础工作将成为未来突破的基石。”他举例称,2024年国内青少年篮球参与人数较五年前增长40%,U系列梯队在国际交流赛中展现出显著进步。
姚明特别强调了“耐心”的重要性,他认为,中国篮球需避免因短期成绩压力而忽视长期规划。“正如一棵树的成长,根系越深,枝叶越茂盛,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从社区到职业赛场的完整生态系统。”据悉,篮协已联合教育部门推动“万校篮球计划”,在中小学校园普及标准化篮球课程,并通过数字技术建立球员成长追踪数据库。

CBA扩军:机遇与挑战并存
关于CBA扩军可能性的讨论,姚明表示:“联赛的健康发展需要动态平衡,扩军并非单纯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基于地域布局、市场潜力与青训基础的全面评估。”目前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与南部地区,而西北、西南等区域的职业篮球覆盖相对薄弱,姚明透露,篮协已启动区域性篮球经济评估,未来可能通过“梯度准入机制”引入新球队,例如优先考虑拥有成熟青训体系、符合地域平衡且具备可持续运营能力的城市俱乐部。
这一设想与国际职业体育联赛的扩张逻辑不谋而合,NBA历史上通过扩军成功激活了多伦多、孟菲斯等市场的篮球热度,而日本B联赛则在十年内从16支球队扩至48支,实现了全国化布局,姚明认为,CBA可以借鉴国际经验,但需结合中国特色:“我们的目标是让篮球文化扎根更多城市,同时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资源稀释。”
潜在扩军计划也面临诸多挑战,现有联赛赛程密集,增加球队可能加剧球员体能压力;新球队需匹配场馆设施、商业运营与球迷基础;如何平衡传统强队与新晋球队的利益亦是关键,对此,姚明回应称:“任何改革都需循序渐进,我们正在研究赛制优化方案,例如分区赛制或阶梯式联赛结构,以提升比赛质量与观赏性。”
未来展望: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
姚明在讲话中多次提到“科技赋能”与“人文关怀”的结合,他介绍,CBA已试点应用AI战术分析系统与运动员健康管理平台,通过实时数据降低伤病风险,提高训练效率,联赛积极推动“篮球+”跨界融合,例如与文旅部门合作开发主题旅游线路,在西安、成都等城市打造篮球文化街区。
针对球迷关心的裁判专业化问题,姚明表示将于2025-2026赛季启用“裁判晋升与监督透明化系统”,公开关键判罚评估报告,并引入国际裁判参与重点赛事执裁。“公平竞争是联赛的生命线,我们必须用制度保障公信力。”
在回应关于归化球员政策的提问时,姚明强调:“开放性与本土化并不矛盾,我们坚持‘以我为主’的原则,在引入国际球员的同时,需确保国内球员的核心地位,未来归化球员将更注重与球队战术体系的适配性,而非单纯追求名气。”

姚明的发言传递出中国篮球在变革中的坚定与远见,从青训体系到职业联赛,从科技应用到文化培育,多项举措正逐步构筑一个更具活力与韧性的篮球生态,正如他所言:“篮球不仅是比赛,更是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语言,我们相信,只要方向正确,每一步努力都会让这项运动更贴近人民的生活。”随着CBA扩军计划的探讨深入,中国篮球或将在新一轮发展中迎来更广阔的空间。
2025-10-29 06:43:37
浏览次数:
次
返回列表
